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40章 欺负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于谦大感放松,在没有绝对实力的时候,想保持中立,几乎是妄想。

    如之前蹇义所说,身处权力旋涡,大多时候都身不由己,派系之争时,想置身事外难如登天。

    便是吏部天官,亦不能免俗。

    李青是个特例。

    “李尚书,你应该有能力终止这场争斗吧?”于谦问。

    “这你就高估我了,”李青摇头,“除了皇上,没人能终止,便是他,也要做出取舍才能解决!”

    于谦怔了怔,苦叹道:“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南方、北方都有一大堆事要做,一直内耗下去,该如何是好啊?”

    “在其位,谋其政,你就不用操这么多心了。”李青笑道,“若如你这般,那皇帝也不用做了,愁都能愁死。”

    于谦脸上一热,讪讪道:“下官只是觉得…如今大明正是大力发展之际,这样于国计民生不是好事。”

    “放心吧,闹挺不了多久。”李青笑了笑,“对了,这段时间本官疏于政事,关外的局势如何?”

    于谦放下茶杯,道:“边关未受到侵扰,但草原并不太平,鞑靼仍是草原第一大部落势力,时常侵犯其他部落,正在逐步壮大。”

    “哦?”李青皱眉道,“现在发展到什么规模了?”

    “尚书放心,离昔日巅峰差的远呢。”于谦一丝不苟的脸上,难得露出笑意,“永乐二十二年那一战,鞑靼折损太过严重,大本营遭到污染后,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发展,

    根据分析,他们现在的可战之力在四万上下,不超过五万,不足以威胁大明。”

    李青笑着点头:“瓦剌呢?”

    “瓦剌有大明茶马贸易政策扶持,发展迅速,”于谦道,“虽还赶不上鞑靼,却也能与其分庭抗礼,不再一味的挨打。”

    李青沉吟片刻,“鞑靼有没有进攻瓦剌?”

    “未曾!”

    “不对劲。”李青皱眉道,“鞑靼不会不明白,若一直放任瓦剌不管,迟早会被超越,甚至会被吞并,岂会眼睁睁看着瓦剌做大?”

    于谦微微点头,突然他脸色一变,忙道:“会不会是他们达成某种协议了?”

    “不排除这种可能,但可能性不大。”李青沉吟道,“草原部落一向视劫掠为天性,况且他们之前的仇怨太大了,我倒更倾向于鞑靼在憋大招。”

    顿了顿,“这件事你多上心,待朝局平定后,明军得再出去一趟。”

    打不打仗不要紧,但得保持武力威慑。

    不然,时间一长,难免不会有人起异心。

    包括大明一直扶持的瓦剌。

    “下官记下了。”于谦拱手。

    两人又聊了会儿,

    务,由六部中层官员担任。”

    蹇义等人一怔,旋即神色大喜,简单一衡量得失,立即借坡下驴:“皇上圣明!”

    这下,六部满意了,都察院也满意了,你好我好,朝堂气氛一片和谐。

    可有人不满意,那就是内阁。

    内阁成员不满到了极点,他们发现自己就是个大sb。

    任劳任怨的为皇帝分忧,甚至脸都不要了,最终人六部、都察院都捞到了肥差,唯有他们,人得罪了个遍,毛都没捞着一根。

    “皇上三思!”金幼孜出班,“巡抚的权利太大了,容易造成乾纲独断。”

    这话,表面看是在反对六部,实则是反对皇帝。

    凭啥呀,人家都有好处,就俺没有?

    朱瞻基笑笑:“内阁的付出朕也看在眼中,五品的官职确实委屈了你们,嗯…这样,往后内阁阁臣,皆具有大学士职衔。”

    内阁不语,大学士只是个名衔,并无实权地位。

    朱瞻基又道:“目前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六部中尚书、侍郎的空缺也需及时补上,杨士奇听旨。”

    “臣听旨。”杨士奇连忙上前,跪听圣旨。

    “你兼任兵部侍郎,佐助李卿处理兵部事务。”

    “臣遵旨。”

    “黄爱卿。”

    黄淮上前行礼,“臣在。”

    “你兼任户部侍郎,佐助夏卿处理户部事务。”

    “臣遵旨。”

    “金爱卿。”

    “臣在。”

    “你兼任工部左侍郎。”大风小说

    “臣遵旨。”

    “杨爱卿兼任工部右侍郎。”

    ……

    朱瞻基三下五除二,给内阁找了个兼职,并将他们从五品提到了三品。

    内阁升了官,六部也没什么损失,尚书之位还是原班人马,工部的尚书也是由礼部的侍郎担任,可以说根基依旧稳健,且多了个内阁小弟。

    这一来,内阁和六部的关系,一下子从敌对双方变成了上下级。

    蹇义等尚书暗暗冷笑:娘的,看俺们怎么治你们几个。

    杨士奇等人喜悦过后,也回过了味儿,脸色不禁难看起来,官儿是升了,但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尘埃落定之时,朱瞻基又下达一条部署:

    内阁大学士有审议官员呈递奏议之权,并可以提出适当答复,张贴在每道草拟的诏令上以供御批,此为票拟;

    皇帝批准后无需复议,直接贯彻!

    如此一来,内阁的权势直线上升,真正意义上和六部分庭抗礼。

    但这只是表面上,实际上真正权势直线飙升的是朱瞻基本人,因为批不批在他,且有了可绕开六部的渠道。

    这一下,六部真恼了:太宗那么霸道,都没你这么欺负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