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永乐大帝:好圣孙可旺三代 > 第235章 三叔遁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按照正常的情况,瞿塘卫作为镇守川鄂交接的重要卫所,所辖之地正是夔州到夷陵之间的必经之路,而且这个地方乃是大明境内水陆交通的枢纽之地,可走的路线实在太多,存在着大量的变数,如果说有什么大的变故发生,那也只可能是在这里了。

    想到这里,朱棣指示手下的宦官们:“去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找一下有没有瞿塘卫报上来的军报,就要皇长孙刚才说的那个时分的。”

    小宦官们领了皇命,急匆匆的赶去办差。朱棣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却始终有股担忧萦绕在心头。这次的事情,粗看是建文帝乘机脱逃,可深究下去,却感觉有人以此为引,要将朱高燧拉下马来,最好是永世不得翻身才好。

    正在朱棣心头烦乱之际,纪纲穿着一身飞鱼服匆匆赶来面圣。他早已从刚才的小宦官处知道了朱棣召他的原因,刚一进了乾清宫便以头抢地,一路跪着来到了朱棣面前。

    “纪指挥使,还没到元旦,何以行此大礼?想必是心中有愧,在朕的面前,颇有些抬不起头来吧?”朱棣的话里明显的带着阴阳怪气。

    “微臣有罪,请陛下责罚。”纪纲听了朱棣的话,更加慌张,只得先承认自己有罪再说。

    朱棣冷笑一声:“你手下的那些能人异士,有没有告诉你,朕此次召你前来,所为何事?”

    纪纲额头上渗出了星星点点的冷汗,朱棣的话让他无法回答。若回答知道,便是暴露在了皇帝身边有眼线的事实,这是死罪。若回答不知道,便是惫懒怠惰,如何堪将大任?怕是自己这指挥使的差事也干到头了。

    想了半天,纪纲只能硬着头皮答道:“微臣罪过,方才看宣旨公公的语气焦急,想必是臣的属下又怠惰了,惹的陛下龙颜不悦。微臣连忙着人去查,得知了京城昨日军士暴毙和三皇子彻夜未归之事,想必陛下召臣,所为正是这两件事。”

    朱棣见纪纲还是回答了上来,脸上露出了不置可否的表情,只是哼了一声,便挥挥手让纪纲平身。

    纪纲刚战战兢兢的站起身来,朱棣却又问了他一件事情:“夔州和夷陵那边,近来有什么奏报的事项?”

    纪纲的大脑飞速转动起来,陛下专门问这两个地方干什么,莫非和上面两件事有关?

    好在他能当上这锦衣卫指挥使,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洞察力和记忆力都很好,这几日来锦衣卫内部传递的情报,他都记得。只是片刻,就想起了相关的内容,跪地奏道:“启禀陛下,夷陵百户所近月余并无消息传来。倒是在十日前到了一条夔州百户所报上来的密报,称有朝廷贵客一行自重庆府来,在夔州府醉卧了两天,又在瞿塘卫的防区被山贼劫掠,幸有瞿塘卫兵士护送,力战之下,贵客安康,人员财物俱无损耗分毫。到了湖广地方,便有那边的兵士护送而去。”

    “果然。。。”朱棣深吸一口气。这所谓贵客,估计便是自己那不成器的三儿子。他在夔州府被人灌醉,睡了两天,又在川鄂交界处被贼人劫掠,耽误了两天,和自己的判断倒是不差。

    只有朱瞻基听出了这条奏报的弦外之音,连忙问道:“纪指挥使,夔州百户所这封密报的蜡封日期是何时?”

    “回皇孙殿下,是三月初九日。”纪纲答道。

    “瞻基,你发现了什么不妥之处?”朱棣也有些奇怪。

    朱瞻基转身对着朱棣说道:“皇爷爷,夔州百户是三月初九日发出的这封信件,根据密件的描述,三叔他们此时便应该和夷陵府的官兵进行了交接,进了湖广地界。”

    “对,确是如此。”朱棣点了点头。

    “可刚才孙儿看到夷陵府报上来的奏折,那日期分明写的是三月初十日。也就是说。。。”

    朱棣的表情一下凝重了起来。

    也就是说,朱高燧他们出四川地界,和进入湖广地界,中间相差了整整一天!

    一天的时间能发生的事情,可太多了。

    可朱棣和朱瞻基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会差出这样的一天来呢?

    难道说。。。祖孙二人对视了一眼,同时想到了一个可能。

    夔州府和锦衣卫,其中一个撒了谎!

    如果是夔州府,大不了彻查便是。若是锦衣卫。。。

    祖孙俩迅速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齐刷刷朝着纪纲的方向瞟了一眼。

    纪纲不是傻子,他当然敏锐的看到了朱棣祖孙俩的眼神,知道他俩已经开始怀疑锦衣卫。但最让他崩溃的是这祖孙俩的眼神实在是太像了,让他霎时间感觉到了同时被两个永乐大帝盯着的感觉。这强大的压迫感让纪纲这般见过大场面的酷吏都觉得自己心跳加速,口干舌燥,身上刚刚消失的冷汗又瞬间出现在了他的额头上。

    幸好一名锦衣卫百户的出现把他解救了出来,这名百户是来送急报的,因为事态紧急,旁边还跟着一名禁军护卫作为监视。

    纪纲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借这个机会避开了御台上的目光,快步走到乾清宫门口接过了蜡封的签筒。

    在查看了火签是否完好之后,纪纲小心翼翼的打开了签筒,取出了一封卷起来的密报来。

    密报上用蝇头小楷写了一段话,纪纲稳了稳心神,认真的看了一眼。就是这一眼,让他浑身上下都剧烈的颤抖了起来。

    纪纲想要控制自己的身体,却发现这只不过是徒劳无功的尝试。这种消息唯一正确的处理办法便是将这份密报以最快的速度交给朱棣。

    龙椅上的朱棣也发现了纪纲的异常,意识到纪纲手里的东西极端重要,便让台下宦官去取。

    纪纲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高声奏道:“陛下,这份密报机密万分,请陛下允微臣亲手奉上,万不可假于他人之手。”

    朱棣虽然十分奇怪,但看到纪纲的神色,便知他不是妄言。便摆了摆手,算是准了。

    纪纲紧紧抓着手中的密报,一步步从侧面走上了御台。接着跪在地上,双手将密报呈给了朱棣。

    朱棣正过身子,缓缓的打开了这张写满了字的便笺。

    密报的开头赫然出现一句话:“察皇三子朱高燧,阴遁宁波府,欲借道海路而潜逃日本国,船已出海,证据确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