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苏联英雄 > 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族的悲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正文第五百八十九章民族的悲哀

    林俊是真的有点生气了,自己不是一个下乡所谓指导工作都跟着一群记者的什么县长:浩浩荡荡要一群长枪短炮跟着,不然就会没点领导的排场。指着几个拿着照相机的人说,“还有你们,平时不是会拍会写吗?!去问问里面活下来的人是怎么活下来的!问问法西斯在里面到底gan了什么!”

    这下把一群军队里的新闻工作者都吓了一跳,没想到副统帅会发这么大的脾气——今天一大早就接到命令,一群人马不停蹄赶到维尔纽斯准备大gan一场。早就听说过法西斯搞了什么犹太隔离区,但没人见过,刚碰到副统帅,出于任何一项理由他们都要拍副统帅视察的情况,没想到结果是事情刚刚开头就吃了颗大钉子!

    把领头的军官叫了过来,“方面军政治部管宣传的是吧,你们给我好好记录下里面曾经发生的事,要多问多看多了解,稿子给我把握好了,写什么你该明白。”

    林俊连对方是谁都没心情问,一叫过来就是一顿教训,“第一份发莫斯科的稿件先给我看看,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法西斯在隔离区里的暴行!“

    “明白没有?!”

    “是,元帅。”

    那个中校都给吓得有点说不出话来,他是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鼓动处的处长,曾经在图哈切夫斯元帅那里见过副统帅。副统帅在中校眼里是个很和善的人,不过今天算是见到了副统帅严厉的一面。

    撞到炮口上了,也算他倒霉。

    不过很快宣传处长同志就明白副统帅刚才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火:当他们进入隔离区后,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个人间地狱!

    还活着的有两万多人,不过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处在死亡的边缘。在北部街区,拿着摄影机和相机的战地记者们看到了那些正在清理中的尸体——几十辆卡车等在边上,红军战士们将尸体一具具装上车厢,准备运往郊外处理。

    不及时处理等到雨季到来,那可能回引发疫情。僵硬的尸体在车厢里码成一排排,就像在拉冻猪肉!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都是被机枪打死的。就短短几分钟,中校同志脑子里就有了个庞大的宣传计划,那些满脸菜色、枯瘦如柴的犹太人,墙上大大的空心白色六角形,那些得到解放充满希望的眼神,更刺激他的是那些死亡边缘毫无生气的眼神,加上那些尸体僵硬的姿态,无不控诉着法西斯在这里的暴行。

    林俊一进入到隔离区,就看到街道边停着些卡车,很多红军战士正在给幸存者分发食品;在街道两边临时设立的医疗点,红军军医、医疗兵同部分有医疗经验的犹太医生、护士在帮助病患。

    林俊走进一间医疗室,看起来这里原本应该是个商店,每张简陋的病床上都躺着至少两个人,都是瘦得皮包骨头。显然由于设备和人手不足,现在能够立刻得到治疗的都是这些濒临死亡的重患,那些病患很多都双眼无神,显然解放的喜悦都一时难以驱散他们心中的茫然与绝望。

    一名医疗兵正给一个大头娃娃一样的小孩脑袋上cha完吊针,一看就是严重营养不良造成的后果。小孩手里还拿着一小块没有吃完的面包,不过边上的军医已经不让他继续吃:再吃会死人的!

    “要热汤,硬面包他们的胃已经很难消化。”林俊对着军医说,“药品够吗?”

    “勉强够用,元帅。不过这些人身体机能都非常虚弱,可能很多都坚持不下来。”军医脸色也不好看,显然这里的情况超出了他来之前的预计。

    一个看上去近五十来岁的犹太人在林俊进来的时候也在帮忙,其实这个人的实际年龄要比看上去的至少年轻十岁。胸口挂着听诊器,一如其他犹太人一样面如菜色。林俊问他:“你是医生

    “是的,普伦雅科夫元帅。我原本在亚舒奈乡村行医,去年底给送到了这里。”犹太医生俄语说的还很不错,而且也认识林俊这个大名人。

    “整个隔离区原本有多少人?”林俊示意他坐下回话,看他的情况也不怎么好。

    “很难统计,不断有新的人给送来,又有人给运走。法西斯基本上每周都会从火车站拉一两千人来,有时候更多。而且每星期都会屠杀一批,完全就看德国军官高不高兴,有时候就是一个上尉来隔离区里,一指一条街,然后整条街的人全部被赶到街上打死,他们称这个是清理。”

    “去年底还一次性运走了差不多一万人,具体去哪里不知道,有可能送波兰了。”

    显然,从医生的话里林俊能够听出他已经见惯了生死,这些话就像在说一件习以为常的事,因为死亡时刻就在他们身边。

    “执行的是党卫军?”

    “管理隔离区的是德国警察,不过党卫军有时候也会参加进来,不一定。”

    说着说着,医生突然掩面哭泣,“都死了,全家都死了!儿子病死了,是饿死的,我没吃的给他,也没有药。我是个医生,一个没有药飞儿子治病的医生!妻子和父亲也死了,给打死的,那天要不是我在街对面给人看病,我也要死的,可那个人也死了,我没有药给他,就只能用热水,我没有药……”

    林俊没有打断医生一时失去控制的自言自语哭诉,而是静静地坐在边上。

    好一会,犹太医生才恢复正常,用袖子擦了擦脸,“对不起,元帅,我失去控制了。”

    医生是个很有修养的人,为自己的失态在道歉,林俊点点头表示理解,“一切都会变好的。”

    “医生,那这里不仅仅是有原本就居住在维尔纽斯的犹太人,还有从立陶宛其它地方送过来的?”

    医生点点头,“还有极少量从波兰边境送过来的,我就见过几个波兰人,不过很少。对了,警察局里边应该有大体的名单,就在前边那条街,拐个弯再过100米就到。”

    “警察局?”林俊有点疑问,看了眼边上的红军军医,“元帅,德国人在这里设立了一个由犹太人自己管理的警察系统,里面的警察也是犹太人。上午我去过那里,后勤处在那设立了救援指挥部,那些犹太警察也在。”

    “德国人晚上根本不进来,就守在出入口。”犹太医生补充了一句。

    林俊站起身要离开,军医觉得还有必要说两句:“元帅,幸存者都说那些犹太警察人还正直,不是法西斯的走狗。”

    林俊转过头,“做好你的工作就行了。”

    说完离开医疗所,沿着街继续往前走。

    警察局,在战前这里就是个警察所,大概德国人是为了省事,就沿用了下来。

    不断有人进出那扇门,两块门板都给卸了下来,昨晚被踹坏后觉得碍事,今天gan脆给拆了。出来的人一见到戴着高筒皮帽的副统帅过来,连忙敬礼。

    林俊只是点点头,走进了警察局。

    闹哄哄的里边有不少人,有几个大嗓门正在吼着分配任务,听着都是食品调配和继续向上头要援助的事。

    林俊刚进来,这下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一名上尉向林俊报告这里的情况。

    林俊看到了所谓的犹太警察,穿着别扭的制服,其中一个自己刚才进来时正同一名突击工兵在说话。

    听了一段,上尉介绍那名上士军衔的突击工兵,还有边上一个背着突击步枪的中士。

    “就是这两这苦中求乐的精神还真是让人佩服。不过常常逆来顺受,也算可悲。”

    林俊心里有点感触:这个民族一旦自立,这对于艰难困苦的承受能力和韧性也是超长的,不过这会还没有以色列,犹太人还是个没有单独属于自己的独立国家的民族。

    问了问房子里其它成年住客他们都从哪里来,果然除了马丁是本地人外,都是来自立陶宛其它地方。这一个屋檐下就住了七户人家,以前gan什么的都有:男的有一个自称银行家的家伙,一位桥梁工程师,一个裁缝,两个原本机械加工厂的技工……

    林俊真搞不明白了,苏联这会什么人都缺,恨不得多出个几千万能gan活的人,各行各业都要,可这法西斯却在对这些宝贵的劳动力进行屠杀!

    希特勒和希姆莱难道不明白劳动力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吗?他们应该懂,不过幸好没有利用起来:整个二战法西斯至少屠杀了600万以上的犹太人,这其中有多少是劳动力?

    折合成战斗力,抵得上几个集团军!

    那个希特勒是个全世界都知道的极端种族主义者、反犹主义者,林俊曾经在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中看到他宣称: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

    希特勒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事物的根源、一切灾祸的根子、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一直以来欧洲人对犹太人就持有成见,而历史其他民族的排挤恰恰铸就了犹太人的特质,使得他们聪明起来、坚强起来,在困境中顽强地繁衍生息,而且成了欧洲富裕的代名词。

    基督教认为耶稣的12门徒之一犹大为了30块银币把耶稣给卖了,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造成了基督徒们在情感上对犹太人的仇视。德意志民族的民族主义思潮狂涨,原有的宗教情绪在现实利益冲突的激化下,使人们本来已有的反犹情绪更加激烈,从而加剧了对犹太人的仇视。

    希特勒上台也利用了这一部分民族情绪,他的“仇犹反犹”观点迅速成为了这股社会情绪的主导。

    十多年前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而部分犹太富豪却趁机大发其财,而这些大发其财的犹太人绝大部分在战争前就离开了欧洲,留下的是犹太人中占了大部分的普通人。

    纳粹党打着民族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两块招牌,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民族视为劣等民族。各方各面的原因结合到一起,造成了法西斯对犹太民族毫不留情的“清除”——为了这些理由抹掉一个民族,这希特勒的理由看似也算充分了。

    不过在林俊看来,法西斯不仅仅是在杀犹太人,而是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连其他很多民族都杀——一边劳动力不足,另外一边工厂化杀人。

    “法西斯还真是个矛盾的产物!”

    就像在隔离区,除了在大门外附近有一个小型服装厂生产德军军用雨衣,有个一百多人每天定时被赶着去墙外劳动外,加上不定时的少量劳役,其他两万人就是在隔离区里边挨饿等死!

    浪费也好,野兽行径也罢,法西斯在“用粮食饿死”一群人,这账本到底是怎么算的?!

    “可以肯定,希特勒没有一个犹太会计师给他算账!”这点林俊脑子里可以肯定。

    那两个记者拿着相机拍了些照片,有几张连林俊也拍了进去,能当做副统帅关心犹太幸存者的宣传资料。不过林俊出门的时候,在没有犹太人在边上的情况下告诉他们,“这一段说一说犹太隔离区里拥挤的居住环境就行了,什么整洁gan净这一类就不要出现了。”

    “是,元帅。”

    搞宣传的,这点能够明白,免得让有些也敌视犹太人的西方政客曲解,把这里描述成犹太人在隔离区里的住房还算整洁。

    有些政客,什么世道说什么话,可不管自己是不是在睁眼说瞎话!

    林俊在离开那幢楼后又步行了一段,查看了几个医疗点和食品发放点。集团军后勤部的第一批补给车队也已经开到,正在卸货。

    那屠杀地点,还有很多没有来得及清理的尸体,不过到今晚就能gan完。尸体都将运往维尔纽斯三个大型公共墓地掩埋,因为已经难以查清他们到底是谁,除了极少带有证件的尸体,其它都会是无名氏。

    “将来就给他们立块碑,大屠杀纪念碑,就算给他们的后人一个凭吊的地方,也用来提醒将来的人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德国人清理出这样一个隔离区,不用说先前需要驱赶原本住在这里的城市居民——他们去哪了?这无从可知,如果还活着将来估计还会回来,不过这不用林俊操心,等战争结束了再说。

    “要让将来来接管城市的工作组好好做一下工作,这人员疏散还真是个问题。”

    不仅仅隔离区的人分散是麻烦:哪来的回哪去、能上哪上哪、劳动力利用,等等等等千头万绪,更不用说林俊的命令都已经把半个城市给炸得底朝天,这市民无家可归的上哪?

    这战争就是个怪兽,砸碎砸烂次序和轨迹就是一眨眼的事。

    离开隔离区,林俊示意去最近的医院。车队出了大门,在路上林俊终于看到了普通的维尔纽斯市民,他们在街边走得飞快。抵达歌剧院附近,这里原本就有座维尔纽斯最大的医院,虽然医院里面的设施基本都是空的,不过也算野战医院最理想的地点。

    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个熟人——被林俊命令到医院里躺三个礼拜的格拉诺夫,他正坐在大门口边的耳房里指手画脚,感觉像是医院的门房,给新来办事、治疗的人指示方向

    一看到林俊,格拉诺夫那反应倒是快,“元帅,病床不足,我先坐在这里帮忙,医生已经给我看过了,还给我上了钢丝背心,说没多大问题,等下一批伤员后送后就能轮到床位。”

    “你个伤号别充门房,就去病房里呆着!没床位那就找张椅子去坐着。”林俊有点哭笑不得,这个中士怎么这么难缠。

    “元帅,我已经在后边库房里找到个地方,边上是锅炉房,还挺暖和。”格拉诺夫连忙说。

    林俊摇摇头,懒得再理这个不服从命令的炮兵中士,走进了医院。

    “这城市燃料供应也是个问题。”心里想着一个下边人会去处理的问题。

    是没有床位了,到处都是伤员,所有这里原有的铁质病床和野战医院专用病床都已经满了,而且还陆续有伤员从南边前线送到这里来。在手术区外,林俊透过门上的小窗看了看,有四五台手术在进行,那个炮兵的伤还真是算比较轻的。

    视察完医院,林俊返回巴秋克的师指挥部,时间都已经是下午五点,天已经黑了下来。

    “元帅,我们已经准备好晚餐,是不是在我们这用餐?”

    “恩。”林俊是有点累了,看到一名30多岁的少校走了进来,巴秋宁向林俊介绍,“这是我们师的后勤处长尼古拉亚利先科同志。”

    “你好,元帅同志。”

    “你们有没有给普通城市居民分发必需品?”林俊问。

    “已经开始分发,主要是粮食,燃料城市里还有不少,能支持至少一周以上。”他指的是那些破损的建筑构件,“我们师在城里有4个分发点,突击工兵们设了两个,从中午开始的,下一步准备让宣传车再用高音喇叭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