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疯狂的军团 > 第一零二章 苏军统帅的选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疯狂的军团停战事宜算是谈妥了,但是侵华苏军那边还得再沟通一下。苏联红军是一支骄傲的部队,即便已经陷入绝境,想要他们投降也不容易————就像俄罗斯军队想让车臣屈服都难之又难一样。睡了整整一天,恢复了一些体力之后,乌兰诺娃又忙了起来,向国内报告谈判的情况。不用说,她的报告在国内引发了一次激烈的争吵,一下子放弃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一部份还是自己统治了几百年的,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不少苏联鹰派将领愤怒地说:“我们无法接受这样的条件!”但戈尔巴乔夫压下了这些鹰派的声音,他认为苏联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在远东地区保留多少领土,而是让整个国家活下去!想要让这个国家活下去,一些必要的让步是必须的,壮士断腕固然痛苦,但为了活下去,也只能这样做了。

    奥加尔科夫元帅也同意乌兰诺娃的做法。苏联的领土实在是太大太辽阔了,可以说已经严重过剩,由于地广人稀,过份辽阔的领土非但没能给苏联带来多少利益,相反,还成了苏联沉重的负担,苏联还在全盛时期当然没问题,但是现在苏联的衰退已经成为定局,先甩掉这个负担,集中全力开发欧洲方面的领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至于将来······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已经管不了那么长远了。头号和二号人物都点了头,那些鹰派将领也只能悻悻作罢,苏联现在已经朝不保夕了,还在掂记这些已经被彻底打烂的土地,那跟找死差不多了。

    七月二十日,两架运十运输机飞向苏联,在确定运输机里的货物正是自己急需的东东之后,奥加尔科夫元帅和戈尔巴乔夫联合签署了一份文件,命令侵华苏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每名士兵只能留一个弹匣和两枚手雷,不得再对华国军民发动任何形式的进攻。按说现在侵华苏军应该马上向华军投降,但是柳维平认为还不是时候,等把仗打完了再投降不迟。北约把共和国坑得几乎亡国,他咽不下这口恶气,准备如法炮制,让他们也尝尝被坑的滋味!因此,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侵华苏军还不能投降,他们还得老老实实的呆在阵地上跟华军对峙,尽管他们现在开始吃上华军吃得反胃的压缩饼干了。让他们保留一个弹匣和两枚手雷,是担心一些华军士兵杀红了眼,闯进军营里放手大杀,而苏军毫无还手之力,那可不妙了。这只是给他们保留一点点自保能力,不过用于进攻的话,这点弹药是绝对不够的。

    七月二十一日。

    外蒙方面军指挥部,一架米26直升机缓缓降落,巨大的螺旋桨搅动气流,形成狂风,吹得地面飞砂走石,叫人站不住脚。图门烈索夫上将迎着强劲的气流倔强的挺立着,任凭砂粒把他的脸打得沙沙作痛,没有半点后退一步的意思。直升机停了下来,舱门打开,十几名苏联特种兵从中冲出,几秒钟之内就建立了警戒线,接着,一身戎装姿容俏丽的乌兰诺娃扶着阿赫罗梅耶夫元帅走了下来,图门烈索夫上将慢慢举起手,敬礼:“元帅好!夫人好!”语气生硬得很。

    阿赫罗梅耶夫还礼,环视四周,见前来迎接的人稀少得很,不禁皱起眉头:“其他人呢?哪里去了?”

    图门烈索夫说:“都喝醉了。”

    乌兰诺娃惊讶的叫:“喝醉了!?”

    图门烈索夫脸部肌肉抽搐一下,说:“他们现在除了喝酒,还能干什么?”

    想想也是,自开战以来,外蒙方面军一直是打得最苦也最狠的,横扫内蒙古,强攻阴山和燕山,核爆张家口,好不容易才打到了北京,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谁知道风云突变,不仅已经触手可及的胜利果实飞走了,还被华军反过来包围,接着国家又在北约的攻势之下分崩离析······如此巨大的反差,谁受得了?很多参谋都选择了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喝醉了就呼呼大睡,或者四处闹事,把军营折腾得鸡飞狗跳,有些甚至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现在肯定在羡慕战死在战场上的战友了,死很容易,一发子弹就够了,但是活下去不容易,尤其是背负着失败者的耻辱在压抑和绝望中活下去。别提什么光阴似箭,对于一个心如死灰的人来说,人这一辈子真的太过漫长

    走进指挥部的大门,一股混合着酒气和呕吐物的恶臭扑面而来,乌兰诺娃差点就吐了。正如图门烈索夫上将所说,很多参谋都喝得不省人事,有的抱着个酒瓶蜷缩在角落里呼呼大睡,有的大着舌头唱着严重跑调的歌谣,边唱边傻笑,最夸张的两个拿着喝掉了一半的酒瓶子一边胡言乱语一边摇摇晃晃的朝乌兰诺师一万多人,挺吓人的,其实真正能投入战斗的并不超过一半,还有一半是负责为战斗部队提供后勤、通信、情报等各方面的支持的,后勤占了大头————连后勤都没法保障,这仗还打个屁啊!通信、侦察、参谋方面的人员可不能留下,这些人才比普通士兵更具价值,必须带走;后勤运输、管理、调度这些人员留下来是没有问题的,回国之后他们将在本土作战,有全国老百姓支持,后勤问题将不再那么严重,对,留下他们!

    乌兰诺娃迟疑了一下,接着说:“还有,把乌克兰、格鲁吉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蒙古等已经宣布独立的国家的士兵通通留下,既然他们已经抛弃了苏联,就别怪苏联抛弃他们了!”

    阿赫罗梅耶夫缓缓点头:“确实如此······这些部队就算带回去也没用,他们根本就没有为苏联而战的心思了,浪费名额而已!”

    划掉这两项,可供利用的名额也就大多了。后勤人员划掉,已经宣称独立的国家的部队划掉,所有军官的副职通通留下————跟华军一样,苏军的机构也有些臃肿,一个正职往往配好几个副职,而担任这些副职的又往往是一些凭关系塞进来的,没多少真本事,带他们回去纯粹是浪费名额。飞行员、装甲兵、炮兵、侦察兵、通信员、医护人员、作战参谋、一线部队则必须优先考虑,这样子挑下来,十九万人的名额,似乎已经足够他们把外蒙方面军的精英全部带走了。

    出人意料的是,乌兰诺娃坚持要带走所有车臣士兵————此时外蒙方面军中的车臣士兵大约有一万两千人,通通带走,这让阿赫罗梅耶夫和图门烈索夫都颇为意外。乌兰诺娃说:“必须这样做!不能把这些车臣士兵留在华国,否则华国很有可能会将他们武装起来送回俄罗斯,不断的为他们输血,让车臣变成苏联的泥潭······”至于把这些车臣士兵带回去之后怎么处理,她没说,但是阿赫罗梅耶夫和图门烈索夫都能猜到,这一万两千名车臣士兵怕是没有机会活着下火车了。残酷吗?用惨绝人寰来形容也不为过,但是苏联必须这样做。苏军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攻下格罗兹尼,主要是因为奥加尔科夫两次征兵把车臣的民兵、预备役都抽光了,车臣叛军看似一呼百应,其实能在车臣人中间动员起来的力量并没有多少,但是要是让华军将这一万多接受过严格训练并且跟华军面对面的厮杀过的老兵武装起来,传授游击战技巧,训练两年再放回车臣,那车臣恐怕是永无宁日了!

    于是,华方很快就发现,自己又小看了乌兰诺娃,侵华苏军是按照协议换回了三十七万七千名苏军士兵,但是真正留下来的苏军精锐并不算多,换句话说,她带回去的是两个浓缩版的方面军,指挥机构战斗骨干一应俱全,只要把兵员补足,他们马上就会变成两个战斗力强悍的方面军!

    七月二十一日,华军代表开始进驻苏军军营,苏军的弹药库、通信设备、指挥中心、装甲车辆都处于华军的监视之下。也是在这一天,阿穆尔方面军和外蒙方面军中两万一千名车臣士兵作为首批被交换回国的战俘,登上了列车。列车开过满目疮痍的蒙古高原,进入贝加尔地区,随后便失去了音信。短短一天之内,两万一千名车臣士兵就在西伯利亚的茫茫丛林中失踪了,永远的失踪了,他们的命运无人知晓,他们的最终下落成了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谜团。

    国务卿终于发现不对劲了,咬牙切齿的问邵剑辉:“不是说好了不得单方面与苏联媾和的吗?你们为什么······”

    邵剑辉两手一摊:“我们没有跟苏联媾和啊!是侵华苏军主动要求投降的,我们能怎么样?把他们遍进战俘营然后用机枪突突?这可不符合民主和人权哟

    国务卿恨得牙齿发痒,有种找挺机枪把这个流氓突突了的冲动!剧本出了意外,导演似乎换人了,他马上向远在华盛顿的大头领报告,提醒总统要当心,华国与苏联似乎有联手的可能!他的判断是对的,华国和苏联这两头已经彼此撕咬得血肉模糊的猛虎确实是打算趁自己还没有倒下之前将那位此前一直坐山观虎斗的猎人撕成碎片,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联手一击即将开始。

    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西方国家总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为了利益,两个仇敌联手对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国家民族的存亡,则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为此,政治家们还有什么不敢做,不会做的?

    西方国家注定要在这方面栽个大筋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