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隆万之变 > 517辽河套长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嘎吱吱......”

    马车车轮滚动压在地面上发出刺耳的声音,一辆颇为华丽的马车穿过城门,进入京城。

    马车之后还有一队威武的骑士跟随在后,显示着马车主人身份的不凡。

    进入京城的街道,地面稍微平整了许多,兴许马车上的人也感受到了,随即窗帘轻轻挑开,一张苍老的面庞出现在马车车窗里。

    老人的脸色并不好,也不知道是因为长久搭乘马车引发的疲惫还是什么。

    毕竟,虽然马车是这个时代很豪华的交通工具,但是旅途时间过长,那滋味也不是那么好受的。

    老人待看清楚车外的街道后,车帘就重新被放下。

    马车上的老人正是当朝兵部尚书杨博,他刚刚从密云返回京城,从刚才他惊鸿一瞥中,有心人还是能够发现他眼中隐藏着的深深的忧虑。

    是的,这次他前往密云会见蓟辽总督杨选的行程,可以说毫无建树。

    在他眼中,杨选过分相信他所谓的情报渠道了。

    这种信任,让他盲目相信了传回来的所谓绝密情报,俺答汗打算彻底掌控长城外的土地,彻底于大明隔着长城相互对峙。

    所以,两人的会面,杨选不仅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反而打算继续派遣蓟镇兵马东移,前锋甚至已经出关进入辽西走廊城堡中待命。

    甚至,杨选还请求兵部向宣大、延绥等地边镇传令,让他们在辽东战事爆发后,能够派出精锐骑兵北上,扫荡沿途可以看到的蒙古部族,让俺答汗不能集中全部兵力参与辽东战事。

    】

    杨博很清楚,杨选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消灭俺答汗想向东伸出的手。

    按照他的想法,只要打掉蒙古人一、两万人马,则数十年内蒙古人将不敢把目光看向辽东地区。

    同时,通过此战,也将彻底掐灭俺答汗南窥的心思,让边疆地区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和平。

    杨选的想法,杨博理解,但并不认为可行。

    只是可惜,杨选听不进去,杨博也无权指挥杨选,甚至在他搬出内阁来也是无济于事。

    带着失望返回京城,现在唯一能阻止杨选豪赌的,或许也只有住在西苑那位了。

    只是,杨博并不确定,那位到底是个什么心思。

    杨选这个人,是嘉靖皇帝直接捡拔起来的大臣。

    杨选为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最初被授官行人,后升任御史,出任易州兵备副使。

    嘉靖三十七年时,俺答包围大同右卫,大同巡抚朱笈因此落罪被逮捕,他跟随侍郎江东、总兵官张承勋奉命解大同之围,后嘉靖皇帝越级升杨选为右佥都御史,接替了朱笈的职位。

    对于杨选,杨博能感受到嘉靖皇帝对他的信任,否则也不会把蓟辽总督这样的职位交给他

    不过,在杨博眼中,杨选能力是有,就是爱耍一些小聪明。

    杨博回京第二日就前往内阁,和徐阶、袁炜沟通蓟辽之事。

    “惟约,前两日,陛下召见我时,就曾提到过此事。”

    等杨博说出此行结果,又透露出自己深深的忧虑后,徐阶才对他说道。

    徐阶的话,让杨博顿时精神起来,很想详细了解此间细节。

    由此,也可以大概知道皇帝是个什么想法。

    “陛下很矛盾,既想斩断俺答汗一臂,狠狠教训下这个对手,又担心重蹈当年覆辙。”

    徐阶看着杨博的眼神就清楚他的想法,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说出他想知道的答桉。

    闻言,杨博就是眼前一暗。

    看似,皇帝也是两难,可只要他心底有此心,就很难避免他因此下注,去赌上一把。

    “呵呵,惟约,不用为此担忧。”

    徐阶看到杨博的表情就知道他的想法,笑着劝慰道。

    “蓟镇兵马东移,绝非好事。”

    杨博哀叹道。

    “既然你不想让蓟镇大军出关,杨选又不愿听从你的警告,不如直接让属下把给蓟镇的粮秣扣下一批,让他无法指派大军东移就好了。”

    徐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杨选确实可以指挥蓟镇兵马行动,可以完全不用管兵部甚至内阁时间,鞑子不断骚扰边境,你觉得今岁到底会不会有一场打仗?”

    福建太远,京师照顾不过来,鞭长莫及,徐阶最关心的其实还是九边重镇的安危,他也是经历过庚戌之变的人。大风小说

    杨博倒是有些奇怪徐阶的举动,不过听到他的问话,想想才答道:“去岁起,鞑子侵犯辽东事件确实在增加,不过这绝对不是俺答汗对辽东产生野心的证据。”

    直到现在,杨博依旧不认为辽东有什么价值,至少没必要损兵折将去和大明死磕辽东,在他眼中这实属不智。

    “俺答汗绝不会取辽东?”

    徐阶对于杨博的回答并不是很满意,又开口追问道。

    这就是在逼他表态了,只是这时候杨博没工夫恼怒,而是又思索片刻才点头。

    他不认为俺答汗会做出这个决定,辽东实在是没什么价值。

    对于草原民族来说,他们所想要的,其实更多还是向南,越过长城继续向南扩展土地,他们觊觎的是关内温暖的土地,在那里放牧,躲避北方的寒冷。

    占领辽东,虽然牧场可以得到扩大,可是生存条件艰苦。

    对于草原人来说,他们依旧不能从中获得太大的价值,依旧很难大量繁衍族人。

    是的,土地再大,他们的人口却就那么多,有什么意义。

    只有越过长城,夺取南方温暖的土地,才可以为他们族群扩大提供保障。

    别说什么蒙古人已经适应了北地的寒冷,难道他们不知道寻找条件更好的地方生活。

    想想大明控制下的辽东,若不是有军队封锁归途,那些当年移民辽东的百姓还能有多少人愿意继续留在那里,即便逃回关内以为户籍原因只能做流民,他们依旧会做出这个选择。

    而一旦有机会离开,他们即便倾家荡产也要想办法走。

    山东那边发生的事儿,作为内阁首辅,徐阶当然也是知道的。

    只不过事态还没有闹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所以他才说可以暂时压制一下。

    “好了,我知道在陛下面前该怎么说了。”

    徐阶点点头,目送杨博离开。

    ......

    老哈河、乌力吉木伦河、西拉沐沦河等辽河上游水系,流到辽河平原,因地势平坦低洼等原因,流速减缓,河床淤积,河水漫滥,在这一区域形成大片的呵护沼泽地,形成了辽泽。

    正德初年,李承勋巡抚辽东,“题请修筑边墙,自辽阳三岔河北,直抵开原,延亘五百余里。”

    经过几次修筑,辽河套边墙西自白土厂关顺辽河西岸南下,经黑山县东边壕、台安县大台子、六台子,至海城县牛庄镇西北越过辽河,再折向东北,顺辽河东岸至开原、昌图县境,止于镇北堡。

    由于这道长城向南绕了一个大v形,傍辽河东西两岸而置,故称“辽河套长城”。

    由李承勋起,明朝在辽东修筑的边墙,有意绕开辽泽,将这片区域放在边墙之外,自然也是希望减少辽泽对修筑边墙的影响。

    只是,这一策略,却在之后被无数人视为重大失误。

    辽泽只是在夏季汛期才会形成,而春秋冬三季则会逐渐干枯,进而收缩,而明军在此地段却因此多出数百公里防线,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防御。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春秋时节,蒙古鞑子就会进入辽河套地区,寻找可供攻打的明军堡垒,破边墙而入对边墙南方的明朝控制区进行抢掠。

    而因为v字边墙,明军辽东和辽西的兵马调动,只能沿边墙机动,故广宁北面的白土厂关到沉阳西边的平驽堡,两地相距百里,可东西兵力调动增援时,却要绕道几百里地才能抵达。

    实际上,也正是这段v字形边墙的原因,把整个辽东地区分成辽东和辽西,这段城墙也被称为辽河套长城。

    而此时,一队绵长的鞑子骑兵部队,正趁着辽泽的枯水期进入到这里,寻找着明军边墙上的防御漏洞,伺机而动。

    “台吉,前面不远就是常驻堡,再前面就是黄泥洼了。”

    “加快速度过去,看看那里城墙有多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