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极品国舅爷 > 第542章 舌战群臣,新大康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542章舌战群臣,新大康律!

    遥想当年,大康开国之初。

    开国皇帝召集了许多贤臣和大儒,编撰了一部律法,取名为《大康律》。

    这部律法对于大康而言,无疑是柱国之石,是影响到大康后续百年的基业,哪怕时至今日,这部律法也是沿用至今,其中有很多条律法,放在现在,仍旧没有过时,依然是很多官吏办案时候必不可少的利器,依照着这部律法,足以是处置大康方方面面的许多事情了。

    不过时代在发展,距离大康开国,已经是过去了一百多年了,大康律中的一些律法,显然是不太适用了,可是因为没有重新修撰,所以导致了一些冤假错案的产生,这俨然是埋下了不少祸根。

    徐乐对于这大康律,还是知晓不少的,这些天来,他几乎每天都在翻阅厚厚的大康律,逐字逐句的分析,找出其中一些不适宜的问题,你还别说,还真被他发现了不少问题,所以徐乐的想法,是想要重新编撰大康律,不仅仅查漏补缺,还要修改其中不合时宜的误处。

    不过。

    显而易见。

    编撰大康律,这绝对是一件大事,甚至是会影响到整个天下,马虎不得,所以必须要经过群臣的商议,才能够施行,就算徐乐大权在握,他也不能随意决定,一旦徐乐刚愎自用,恐怕会引起一些不好的后果。

    徐乐想要修撰大康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的决心很强烈,不会轻易罢休,纵然是群臣反对,徐乐也必须要做,因为徐乐很清楚的知道,一部律法,是立国的根基,只要律法能够施行下去,那么就算是他臭名远扬,也无所谓了,大康有了新的律法,势必会走向光明坦途。

    ————

    两天之后。

    又到了朝会之日。

    但是今日,气氛却是格外的紧张肃穆。

    当徐乐到达皇宫,走到金銮殿外的时候。

    他却是看见了让人眉头一皱的场面。

    只见金銮殿外的空地,白石铺就而成的砖地上,数百名官员盘腿坐着,身上的官服都脱了下来,放在了一旁,他们貌似是聚集起来,在抗议着什么小】

    【说】

    时值秋季,寒风萧瑟,这些官员坐在冷风中,身上仅仅只穿着一件亵衣,他们俱是双手怀抱,瑟瑟发抖,俨然是真切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意。

    一些中年官员倒还好,身体还能扛得住,不过一些年老体衰的官员,则就是颤颤巍巍,一副快要承受不住的样子。

    这些官员的人数,无疑是太多了,几乎一多半的大臣,都是出现在了这里。

    “诸位同僚,你们这是闹得哪一出啊?”

    徐乐眉头微皱,开口问道。

    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恐怕这些官员聚集起来,是在抗议他。

    果不其然,徐乐这么一问,立即是有官员回答:“王爷,听闻您要重新编撰大康律,吾等请王爷收回成命。”

    “大康律乃是我大康立国之本,万万修改不得。”

    “若是王爷不同意,那么吾等就辞去官职,枯坐在此,直至身死。”

    很显然,纸包不住火,徐乐要重新编撰大康律的事情,还是不可避免的传扬了出去,朝堂上的官员收到消息后,无疑都是愤慨不已,纷纷表示不肯,并且还汇聚起来,打算与徐乐抗争到底。

    这大康律是文武百官的底线,他们绝对不会同意修改,就算是死,他们也在所不惜,不仅文官不同意,就连很多武官,也都是表示愤怒,坐在了抗议群臣之中。

    坐在殿外的大臣们,数量太多了,倘若全部辞官,那么整个朝堂立马就会崩溃的,再者说了,若是徐乐不管不顾,任由这些大臣死去,那么同样也是会影响到其余人,这么一来,将会有更多的人辞官。

    文武百官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以此要挟徐乐,希望徐乐能够收回成命。

    徐乐的脸色,也是不太好看。

    说实话,他现在还真的奈何不了这些官己脸,说开国先帝不够英明了。

    王璨郁闷了一下,这才是说道:“祖宗之法,沿袭至今,倘若改变,恐怕会生出诸多祸端,请王爷三思。”

    徐乐对答如流:“祖宗留下来的律法,自然是有其英明之处,我也不是要推翻这些律法,而是要修改和添加,这是我编撰大康律的初衷。”

    王璨皱眉深思,他没话可说了。

    他的反对之语,几乎全被徐乐给破解了。

    徐乐说的很漂亮,不是要推翻律法,这让他没辙了,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了。

    一开始,所有人都以为徐乐要推翻这些律法,另行编写新的律法,所以他们反对的很激烈,毕竟其中涉及到他们祖辈传承下来的好处,若是有了新律法,他们的优待就没了,他们当然是反对了。

    可是现在,徐乐却说并不是要改变这些律法,这反倒是让群臣心中稍稍松口气。

    徐乐进一步的说道:“王公,若是您不相信,可以由您来主持编撰大康律,在场的所有同僚,都可以在重新编写的大康律上留下姓名。”

    很显然,徐乐又是使出了留名那一套。

    编撰大康律,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而参与其中的人必然也可以名垂青史,万古流芳,这个好处,任何人都是清楚知道的。

    哪怕是大儒王璨,都是不由得为之心动。

    试问,有谁不想名扬千古呢?

    尤其是在场这些官员,更是一个个激动不已,心神向往了。

    能够在史书上留下姓名,可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王爷,此言当真?”王璨都有些压抑不住兴奋的问道。

    徐乐郑重的点头道:“当然是真的,当着诸多同僚的面,我哪敢欺骗王公啊。”

    王璨颔首,也是认为徐乐不敢骗他,毕竟这么多官员都见证了,徐乐若是骗他,等同于是失信于人,有损于他的口碑,以及他的名誉。

    不过王璨却不知道,徐乐心里打的什么主意。

    虽然徐乐承诺,由王璨主持编撰大康律,但是实际上,王璨是没有任何实权的,他压根就是一个傀儡罢了,只是在大康律上署名而已,具体的编撰工作,徐乐肯定不会交给他,而是会自行完成。

    说起来,王璨主持编撰事宜,倒也是一件好事,王璨的名望,正是徐乐所需要的,有了王璨的德高望重,想必就没有人会质疑新的大康律了

    说难听点,王璨就是一个吉祥物。

    徐乐并不在乎青史留名,所以大康律上留不留自己名字,他当然是浑不在意了,对于徐乐来说,他没有任何损失,只是浪费了一些口舌,就能劝说大臣们,这算是完美收场了。

    ————

    徐乐舌战群臣。

    只是三言两语,就驳斥了群臣的观点。

    同时还以留名史册为诱惑,使得群臣不再反对重新编撰大康律了。

    没有了阻力,那么徐乐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施行自己编撰律法的大事了。

    徐乐召集了一些大学士,他和宰相云飞章为主导,主持了编撰事宜,至于名义上的支持大局的太傅王璨,则是完全插不上手,纵然王璨表示抗议,可是仍旧不管用,从他被徐乐哄骗之后,他就不再有什么威胁了,群臣之中,心思各异,当然也不可能再同仇敌忾起来。

    足足用了一月时间,才完成了编撰之事。

    旧的大康律,大部分还是没有问题的,虽然时代变了,可是仍然适用于今朝。

    徐乐只是修改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条令,还将一些不合理的律法给变化了一番,他最主要的工作,也是耗费时间最多的,还是想出了许多新的律法,添加到了其中。

    按照着徐乐的想法,尽量精简后,写入到了大康律中。

    如此一来,新的大康律,俨然是完成了!

    这部新大康律,将会影响到大康往后几百年的时光,甚至会产生新的变革。

    并且从法律层面上,改变大康!

    这或许算是徐乐的变革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