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下冤之邓士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看着二人惊讶的脸庞,邓艾接着微笑着说道,“臣,在临死之前还能够再见到陛下和太傅大人,已经无憾矣!”

    沉默了少许之后,二人才缓缓的恢复了过来。

    而那江陵王.曹植此时哪还有一丝病重的样子,只见他缓缓开口道,“士载(邓艾,字士载),过往几个月所发生的种种,都是在下以及先帝共同商议的计策。为了确保消息不被走漏,所以并没有事先告知于你,还望你不要见怪。”

    邓艾闻言呵呵一笑并没有说什么,似乎他此时生死已然看淡。

    看到邓艾如此这般,曹植也不再矫情,随即说出了此次来的其它意图,“不瞒士载兄,老夫与陛下此番前来,一是为了向士载兄请罪,二是为了给兄道别,这第三则是为了求策于兄。”

    听到这里,邓艾竟然哈哈大笑起来,随即开口说道,“下官,就等太傅大人您这句话了,不知太傅大人和陛下想问何事?”

    此话方落,皇帝.曹睿略微思索了一下之后,抬头说道,“邓尚书,想必对当下的局势已然洞若观火,不知对接下来的走向,有何高见,还望赐教。”

    邓艾闻言微微一笑,并没有直接回答皇帝的问题,而是说出了一段前朝的往事,“昔日大秦,奋六世之余烈,才得以扫灭六国,统一华夏。那亡了国的六国贵族们,无一不对这大秦皇帝.嬴政恨之入骨。在暗地里组织的暗杀更是数不胜数,前朝开国元勋张良乃是故韩.国贵族,其成名之事便是那博浪沙的惊天惊天一刺。

    再后来,大秦二世而亡,汉高祖刘邦再次统一了天下,包括张良在内的六国贵族们,为什么没有再次造反了,或者说恢复到七国共存的旧制了呢?”

    江陵王.曹植和皇帝.曹睿是何等聪明之人,自然很快就听出了邓艾话中之深意。

    当年,大秦在时,张良等人不惜余力的刺杀嬴政,虽说没有成功,但是也一直没有放弃过。后来更是组成了抗秦联军,共同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可是在汉朝建立之后,他们却并没有提出想要恢复旧制。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天下一统,乃是历史大势,不可违背,不可阻碍。他们心中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并不阻碍他们推翻秦朝的举动。

    再通俗点儿来说就是,谁坐天下都可以,但是你大秦坐天下就不行。毕竟秦朝灭了他们的故国,所以他们才不能大秦的存在。

    而邓艾向曹植和曹睿举这个例子,也是为了引经据典,借古照今罢了。

    他是想着告诉二人,这科举制正如天下一统一样,乃是大势,不可违背,也不可阻碍。司空.陈群和御史中丞.司马懿是聪明人,他们自然知晓这个道理。

    他们可以容忍和接受科举制继续存在下去,但是不能容忍开创科举制的人存在,所以才会想着诛杀自己。至于往后的事情就更简单了,那些个氏族门阀们不会阻碍科举制的继续存在的,尽管放心便是。

    想到这些,一旁的皇帝.曹睿接着开口说道,“不知邓尚书之后,何人可以接掌吏部?”

    邓艾闻言,似乎早已胸有成竹,随即直接开口道,“文选清吏司郎中,顾荣,顾彦先足以胜任。此人年少时,曾经走遍天下一十三州,遍视人间疾苦。另外,此人既有氏族子弟的出身,也有着对寒门子弟和普通百姓悯怀。

    最重要的是......顾彦先,他没有家族的羁绊,能够毫无后顾之忧的为朝廷效力。”

    听着邓艾说出这样的话,曹植、曹睿二人才发现,原来这位吏部尚书早就对朝中那些个新生代官员们,知之甚深了。

    看着邓艾如此洒脱,即便深陷牢狱,依旧毫无顾忌的为自己解惑,皇帝.曹睿心中不禁感叹,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

    对面的邓艾似乎已经看出了皇帝.曹睿的心中所想,随即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昔日商君卫鞅于秦国变法,使得秦国从此有了统一天下的基础。最后他虽然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他的变法却得以在大秦流传。最终,秦国更是靠着他的变法,统一了天下。臣,原作我大魏之卫鞅。只要科举制能够世世代代的流传下去,臣死而无怨。”

    说到这里,邓艾又将目光缓缓的转向了一旁的江陵王.太傅.曹睿,轻声说道,“早在很多年前,臣就跟先帝爷还有太傅大人表明过心志。‘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时至今日臣的心志依旧未变,所以陛下您也不必挂怀,该怎么做怎么做就是。

    嘿嘿,其实臣还是赚了的。当年,微臣在河西跟临松先生.郭?.郭元瑜谈论此事的时候,还以为最少要被夷灭三族。或许勉强能留个后,就已经是烧高香了,但是没想到,这最后仅仅只需死微臣一人。

    能够使亿兆生民得利,能够使自己名垂青史,却只用臣这么一颗头颅,确实是赚大了呀。哈哈哈......”

    邓艾越发的生死看淡,皇帝.曹睿和江陵王.曹植心中就越发的难受。

    可终究,他们二人没有再说什么,而是从怀中拿出了一壶酒,三个酒碗,给每个碗里都倒了一碗酒。

    只见那二人郑重的端起自己面前的酒碗,齐声说道,“植\/睿,给邓尚书,送行了。”

    见此情景,邓艾也随即端起了剩下的那个酒碗,“多谢陛下,多谢太傅大人,艾,明日就先行一步了。”

    随后三人,将碗中之酒一饮而尽。

    了却了此间事,皇帝.曹睿和江陵王.曹植再次将黑袍罩在了头上,起身对着邓艾深深一躬之后,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而此时的邓艾脸上满是惬意,哪里还有一丝临死之前的恐惧呢。

    ......

    大魏太和二年,公元254年,夏,五月十八。

    吏部尚书.邓艾与洛阳东市,从容赴死,至死他都没有喊出一声,甚至脸上始终都挂着浅浅的微笑。

    当日观刑之人,足足有数十万之众,但是这些人大多都自发的为邓艾披麻戴孝。

    监斩的司空.陈群都不由得心中打鼓,自己跟随着司马仲达一起陷害邓艾,是不是真的错了?

    邓艾死后,有数支队伍从人群中冲出,想要为其收敛尸体。最终有一支神秘人成功躲得了邓艾的尸身,随后又携带着邓艾的尸身,迅速的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后来,有一个在当时参与抢夺尸身的一个百姓事后回忆道,那支神秘的队伍,人人身材魁梧,而且力气特别大,似乎是受过什么特殊训练似的。

    不管怎么样,邓艾这个闻名天下的大英雄,最终还是死了,而且是死于腰斩。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

    其家族邓氏曾经是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但由于年代久远邓艾的家世已经不能详考。他自幼丧父,跟随着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苦。其年幼时,正逢天下大乱,也正是因为小时候漂泊不定的生活,使得他看透了人间疾苦,更锻炼出了坚韧的性格。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推荐跟他有着相似经历顾荣.顾彦先接掌他的吏部。

    不过好在邓母贤淑,虽然整日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但是却没有放下对邓艾的教育,这也为他日后能够在官场中扶摇直上打下了深深的基础。

    建安十三年,大魏太祖武皇帝.曹操在攻下了荆州之后,强行将此地的人民北迁,而邓艾和其母亲,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迁往了北方。

    再后来,邓艾由于本身的才华,本推荐做了一个微末的典农小吏,由于出身低微,所以数年之间,他一直没有得到提拔。

    止到建安三十五年的某一天,他捧着书卷在田中正常劳作的时候,被时任京兆尹的司马懿所意外发现。

    不久后,有灭国之功的钟繇从蜀地返回许都的时候,他在城门之下义正言辞的驳斥了汉帝.刘协要封钟繇为王的诏令,因此被众臣所知。

    司马懿也趁机将他推荐给了当时还是魏王.世子的曹丕,随后邓艾向朝廷进言“军屯论”。由于此论策很适合当时的环境,而且解决各地驻军粮草的问题,因此很快便在天下一十三州得以推广和实施。

    效果自然是非常好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邓艾正式进入了曹氏一族的心坎,甚至曹丕担下了亲自培养和磨砺他的责任。

    可是,就在次年,这个众人皆以为马上就要扶摇直上了的年轻,却被发配到了雍州去做一个小小的武威郡郡丞。

    不过,数年之后众人有再次的傻眼了,仅仅短短数年,这个年轻人便从一个武威郡郡丞变成了凉州别驾,很快又变成了护羌校尉和凉州刺史,从此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一员封疆大吏。这升官的速度,顿时惊呆了所有人。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邓艾认识那个改变了自己一生的临松先生.郭?。

    后来,汉帝刘协禅让了,先帝爷.曹丕顺利的登上了九五之位。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