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从揍哭刘彻开始 > 第131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话说因为汉景帝的宽宥,赵王、楚王、胶西王很快就被从中尉狱中放了出来。

    自从郅都掌管中尉府后,犯人全身而退的例子可不多见。

    三人携手入宫,向汉景帝及窦太后谢罪。

    他们对自己过去的罪行供认不讳,并表达了深深的忏悔之意。

    他们对汉景帝的宽恕表达了感激,甘愿放弃部分国土用于赎罪。

    他们声称,以后一定安分守法,克以奉公。

    在得到窦太后的准许之后,三王马不停蹄的离开了长安,返回封国去了。

    他们生怕汉景帝反悔,晚走一步,小命不保。

    中尉郅都曾经私下劝汉景帝,既然双方的脸皮已经撕破,何不将三王幽禁在长安。

    “放虎归山,恐为后患。”这是郅都的原话。

    汉景帝不是没有这么考虑过,他可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

    奈何这么做的阻力实在是太大了。

    非但大部分朝臣、诸侯王反对,就连一直支持他削藩的窦太后都不赞成。

    “若如此,恐失天下宗室之心。”窦太后如此说。

    毕竟大汉,乃是与诸侯、二千石共治天下。

    无奈,汉景帝只能任由三王离开。

    好在削藩之后,三王的势力已经很弱了。

    哪怕他们心有不服,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

    晁错父亲发丧当日,来的重要人物寥寥无几。

    因为削藩之事,晁错已经成为了天下的公敌。

    在朝中,丞相陶青等顽固派与他政见不合,势如水火。

    尤其是陶青,他的职位比晁错要高,资历比晁错要老,但一直被晁错压制,因此心里很不爽。

    在他看来,晁错仗着汉景帝的宠幸,在朝中说一不二,独断专行,是活脱脱的佞臣。

    如今晁错捅了削藩这个马蜂窝,他自然乐的在旁边加一把火,把晁错放到火上烤。

    毕竟搞倒了晁错,他才能得到实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汉丞相。

    在朝外,诸侯王们因为晁错逮捕三王之事,对他恨之入骨。

    他们心中清楚,削藩才刚刚开始而已。

    或许下一次,晁错就要将矛头指向他们了。

    在他们看来,双方斯皮脸是早晚的事。

    本来朝中三公父亲的葬礼,他们这些诸侯王都应该派人吊唁一下。

    但是他们全都没有派人前来,哪怕梁王亦如此。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向汉景帝表达着自己的抗议。

    。。。。。。

    是的,从开始削藩的那一刻起,晁错就成为了彻彻底底的孤臣。

    好在汉景帝还惦记着他。

    先前,汉景帝已经破格赏赐给了晁错父亲三公的葬具。

    发丧当日,汉景帝更是亲至,拍着晁错的肩膀,宽慰了他几句。

    大汉开国以来,这种场面可不多见。

    汉景帝对晁错,真可谓是仁至义尽了。

    刘荣听曹寿说,当时晁错哭的稀里哗啦。

    也不知道是悲痛父亲的离世,还是感激汉景帝的恩宠。

    或者二者皆有之吧。

    接下来的日子,朝堂之上十分诡异。

    各方势力全都偃旗息鼓,呈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局面。

    如同暴风雨将要来临的前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