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大唐极品纨绔 > 第九十一章 潼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还是拯哥儿懂我。”

    乔安好猛喝了好几口三勒浆,然后抬起袖子擦了擦嘴,这才对着张拯说了一句。

    也不再有外人时那般称呼少郎君,而是亲昵的叫拯哥儿。

    说明两人关系真的很好。

    “哈哈哈哈,就知道你好这口,这几坛子你都拿走,我不爱喝这玩意儿。

    不过要注意,别被我爹发现,不然你肯定挨军棍。”

    张拯指指桌子上的其他坛子说道。

    看见故人,心情突然就变得很好。

    “不被公爷发现恐怕是不太可能了,公爷早就知道,我轮换之后肯定要来见拯哥儿,还让我帮你带一件东西。”

    乔安好咂摸了一下嘴,有些遗憾的说道。

    然后在铠甲里翻找了一下,掏出一块小木牌递给张拯。

    张拯接过小木牌,木牌上只有一个梅花图案,没有其他落款和文字。

    但是正所谓,父子连心。

    接到小木牌都一瞬间,张拯就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了。

    张拯将木牌放进怀中,和李承乾给自己的鱼符放在一起。

    张公瑾既然早就知晓,小儿子必然要走一遭晋阳。

    又怎么会不提前给小儿子安排好后手呢。

    这就是有靠山的好处了,那块小木牌,应该就是调动张公瑾在晋阳留下的后手的信物。

    跟李承乾给的鱼符是一个性质的。

    有些事情不必说破,张拯也知道,国公府的力量肯定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

    国公府如果只靠老爹那几百亲卫来守护,早就被灭门不知道多少次了。

    乔安好是张公瑾的贴身亲卫,不能离开中军大帐太久。

    办完了张公瑾安排的事情,和张拯寒暄了几句。

    约定回到长安后再不醉不归,便一只手抱着两个坛子准备回去挨军棍了。

    军中不得饮酒这条禁令,对于一干老将军们就跟放屁差不多。

    但是对于普通士卒,那就是绝对的天条。

    不过张拯猜测,依照老爹的尿性,这几坛子烈酒,乔安好肯定保不住。

    用几坛子烈酒免去一顿军棍也好,毕竟乔安好在张拯这,已经喝得差不多了。

    送走了乔安好,张拯回到帐篷里,陈?已经备好热水。

    在家里有丫鬟为自己宽衣洗脚,在外面张拯只能自己动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条件就摆在这,让陈?这么个糙汉子为自己宽衣洗脚,张拯也接受不了。

    洗澡是没那个条件了,张拯泡了一会儿脚,便躺在行军床上,沉沉睡去。

    ……

    依旧是天色蒙蒙亮,不等常言来喊,张拯便早早的醒了过来。

    主要是外边的声音实在太吵,吵得张拯用被子蒙着头都睡不着。

    出来帐篷一看,原来是左晓卫已经拔营,准备回长安了。

    左晓卫是正经的三军齐备,前军早在一个时辰前便已经拔营而去,后军依旧稳如泰山。

    如今在吵闹不休的正是张公瑾的中军大营。

    张拯朝李承乾的帐篷看去,李承乾也起来了。

    正打着哈欠一脸懵逼的朝着张拯的帐篷看来。

    两人收拾洗漱了一下,一千多人的钦差队伍已经整装待发。

    张拯和李承乾没有再去向张公瑾辞行,张公瑾也没有这个想法。

    于是,一行人向西,一行人向东,就此分别。

    李承乾下令,一口气走到潼关再做修整,将士们欣然领命。

    华阴到潼关的距离只有四十里不到。

    换算成公里,也就是二十公里不到的距离。

    全军骑马的情况下,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反而是李承乾的马车,拖累了整支队伍的速度。

    当然,一行人是钦差队伍,不是行军打仗,倒也不用一味的追求速度。

    正午时分,一行人已经看到了潼关高大的城墙。

    潼关,最早设置于东汉,古称桃林塞。

    处关中?河东?河北三道要冲,素称险要。

    关中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乃是天下闻名的雄关之一。

    关隘入眼之时,一股厚重的感觉扑面而来,城墙上刀劈斧凿的斑驳痕迹。

    似乎都在向众人诉说着这座天下雄关的伟岸,和历经的战火与纷乱。

    段恒打出了钦差仪仗,高举黄罗伞盖。

    纛旗被风吹得烈烈作响。

    此时镇守潼关的主将乃是名将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

    屈突通,复姓屈突,字坦豆拔,昌黎人,乃奚族。

    前隋炀帝南巡江都时,授左光禄大夫、卫大将军、长安留守。

    大业十三年,阻止唐国公李渊进军,兵败被擒,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跟随秦王李世民平定薛举父子、王世充,拜工部尚书。

    玄武门之变后,出镇洛阳。

    贞观二年,拜洛州都督、左光禄大夫。卒于任上,享年七十二岁,获赠左仆射,谥号为忠。

    屈突通死后,其长子屈突寿袭蒋国公爵位,改任潼关留守。

    屈突寿见得太子钦差仪仗已至,下令大开关门,自己则率领亲卫将士第一时间出来迎驾。

    “末将屈突寿,恭迎太子殿下銮驾。”

    李承乾跳下马车,来到近前,亲手扶起了这位功臣之后,温言道:

    “蒋国公不必多礼,孤奉父皇之命代天巡狩,欲从此道出关渡河,还请蒋国公行个方便,帮孤麾下的将士备好渡河的船只。”

    “太子殿下客气,本是应有之意。

    渡河的船只,末将自会让麾下将士备好。”

    屈突寿四十多岁的样子,一脸的络腮胡也是大唐武将的标配了。

    又因为常年不在京城,对于如今的朝堂已经不太熟悉了。

    见这位太子殿下态度温和,心中的惶恐之色不由得少了几分。

    “这位是渭南县男张拯,邹国公的幼子,也是此次巡视河东河北二道的黜陟大使。”

    李承乾开口为屈突寿介绍道。

    站在李承乾旁边的张拯也适时的朝屈突寿拱手道:“下官张拯,见过蒋国公。”

    屈突寿见张拯这位黜陟大使如此年轻,眼里不免露出一丝惊讶之色。

    但还是还礼道:“不敢,见过张县男。”

    然后对着李承乾和张拯说道:“太子殿下,张县男,末将已在关上城楼略备薄酒。

    还请太子殿下和张县男移步城楼小憩片刻。待船只备好,将士自会前来通禀。”

    李承乾看了一眼张拯回道:“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