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逍遥郡马爷 > 第161章:霍狂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乾的武官,地位有些尴尬。

    为何?

    因为仁宣皇帝一心要做与太祖高皇帝比肩的中兴之君。

    既然要做中兴之君,那么覆灭北燕和西凉,收复祖宗疆土,那便势在必行。

    所以对于武将,自然要甚是依仗。

    可…大乾的武官都集中在镇北王麾下!

    镇北王何许人也?当今圣上的亲弟弟!

    且最近十几年来,南征北战,为大乾不知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

    说句不好听的,大乾能从三十年前那场动乱中缓过神来。

    一半归功于仁宣皇帝,文治武功,以雷霆手段,肃清寰宇,还百姓一片能够安居乐业的净土。

    至于另一半,则要归功于镇北王!

    三十年前的镇北王,尚且年幼。

    不过一少年尔。

    然而面对山河破碎,即将国破家亡的惨剧。

    毅然隐瞒王族身份,投身军伍。

    他并非天生的统帅,身手更是不行。

    但…他命大。

    历经三十年军伍生涯,硬从当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卒。

    杀成了名震天下的镇北王!

    从手无缚鸡之力的王公贵族,杀成了当今大乾,一等一的武道高手!

    一身罡气,凶猛无匹!

    这样的人物,又是仁宣皇帝的亲弟弟。

    说句不好听的,若是仁宣皇帝驾崩了。

    大乾如今又群敌环伺,最有资格登基继位的,当真是仁宣皇帝的子嗣不成?

    未必吧。

    所以仁宣皇帝就很纠结,一方面又要依仗镇北王为其攻城略地,一方面又对其无比忌惮,不敢放权。

    毕竟,如今的大乾,再经不起一次同室操戈。

    那么,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培育忠于自己,而又足够能打的武将!

    有这样的人吗?

    有!

    二十年前,北燕与西凉欲联手进犯大乾,镇北王被西凉拖住。

    眼见北燕铁骑便要绕过玉门关,攻入大乾北方腹地。

    当是时,仁宣皇帝当机立断,兵分三路,各自派遣统帅,共同御敌于国门之外。

    可谁承想,经验丰富的两路老将,纷纷折戟沉沙,被北燕铁骑斩于马下。

    剩下一路更是了无音讯,那领军主将好似畏罪潜逃了一般!

    就这样,大乾再次失去大片疆土。

    北燕铁骑更是在北燕大司马的带领下,兵临乾都城下!

    危急存亡之际!

    消失了的那一路兵马,横空出世。提着北燕太子的头颅,从大军后方杀出,阵斩北燕大司马,全歼北燕铁骑!

    原来,那一路兵马并非消失了。

    而是其统帅料到北燕全军出击,后方必然空虚,便绕过了北燕主力,直袭其大后方!

    结果不费吹灰之力,攻入北燕都城!

    更是生擒北燕太子,若非北燕帝王身旁有高手守候,连夜仓皇而逃,怕是连他也要遭殃。

    经此一役,北燕皇室被屠戮大半,北燕都城被焚烧一空。

    那统帅,彻底名震东陲三国!

    声威无量,一时间,甚至横压成名已久的镇北王!

    最为关键的是,这统帅,当年竟只有二十岁,刚刚行了及冠礼的年纪!

    如此丰功伟绩,临危救主之举,当享以勇冠三军之名!

    当是时,仁宣皇帝便为其封侯授爵,名曰:冠军!

    自冠军侯霍狂澜横空出世之后,镇北王便被彻底弃用,放于西方抵御大凉。

    而北方主战场,则成了霍狂澜的舞台!

    他一共北伐三次,次次皆是大胜!

    最后一次,更是打到崖余山脉,封禅祭天!

    史称,崖余封禅!

    至此以后,崖余山脉以南,这才悉数归属大乾!

    按理来说,封禅祭天的仪式,只有帝王能做。

    霍狂澜此举,未免有些逾越,当时朝堂之中,甚至出现了不少弹劾的声音。

    可仁宣皇帝只是将这些人通通掌嘴,随后率领文武百官,出乾都三里之远,亲自迎接霍狂澜归来!

    可以说,那时候的霍狂澜,名声已经完全盖过了镇北王。

    被誉为大乾军伍之神!

    时年二十有三,位列骠骑将军!

    大乾武官中,大司马乃是独一档,位在三公之上,与太傅比肩。

    再往下,便是骠骑、车骑、卫三大将军,与三公同列!

    二十三岁的骠骑将军,什么概念?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大乾要出一个少年战神!

    协助仁宣皇帝,一统东陲之地,再复当年太祖高皇帝之荣光!

    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北燕和西凉忧心忡忡,甚至有了投降的念头时。

    却传来了霍狂澜的死讯!死于肺病!

    时年二十有四!

    得闻噩耗,仁宣皇帝一怒之下,将大乾所有御医一并治罪。

    只可惜,再怎么治罪御医。

    那个足以以一人之力,改变东陲三国局势的人,也回不来了。

    西方大齐,军事实力强横,拥有人屠与兵仙两大军神,甚至足以与天子国相抗衡。

    而霍狂澜,据说是降临世间的第三位军神。

    只可惜,这位少年军神,中途夭折。

    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后,在最巅峰的时候,在最风华正茂的年纪,溘然长逝。

    当是时,不知哭红了多少双眼睛。

    一句遗憾,如何能道尽霍狂澜一生。

    不过好在,仁宣皇帝并未因为霍狂澜之死而郁郁寡欢,反而更加励精图治。

    重新起用镇北王,于北方加固玉门关,牢牢守住霍狂澜打下来的疆土,休养生息,以待下次,倾国之战!

    而现在,约莫是到时候了。

    ……

    乾德殿中,卫子夫说完之后,众人一阵唏嘘感慨。

    只因为,那位素未谋面的淮南诗君,给他们的震撼着实太大。

    从政令中是分析不出考题,却能分析出朝廷动向,从而猜测出题方向。

    如此思维,当真是天马行空,叫人难以捉摸。

    “不对!还有问题!”

    “那顾北川远在淮南,是如何收集到乾都近年以来的三百余条政令?”

    “据我所知,顾北川可从未来过乾都!”

    “你们如何解释?”

    此言一出,官员们从便一开始震惊,渐渐转向怀疑。

    是啊!

    顾北川从未来过乾都,自然不可能收集到三百余条政令。

    从这个角度出发,沈良富等人先前的言论,便完全是错误的,需要被全部推翻!

    一时间,无形的压力,再度降临在沈良富等十人身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