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503章 京营观武(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次日清晨。

    天色尚未大亮,身着甲胄的大明天子便是在一众骑士的簇拥下,纵马越过西直门,径自朝着位于西山脚下的京师大营而去。

    经过一年多的修缮,本是泥泞不堪的道路已是焕然一新,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条能够同时容纳两辆马车并驱而行的官道。

    随着时间的流逝,官道两侧逐渐出现了巍峨的山脊,点点绿色与沥青色的路面交相辉映,倒是冲散了空气中的一抹肃杀之感。

    约莫小半个时辰过后,大明天子一行人越过一段树木葱葱的密林之后,一座气势熏天的营地便是赫然映入眼帘。

    虽然距离营地尚有一定距离,但冲天的喊杀声已是顺着风声,缓缓传入众人的耳畔旁,也让稍有些疲惫的众人精神为之一震。

    ...

    \"大明万胜!\"

    \"为陛下效死!\"

    旌旗猎猎的校场之中,数万名京营士卒地动山摇的呐喊声响彻山林,惊得于空中盘旋的飞鸟都是哀鸣一声,振臂离去。

    前段时间,为了提防建州女真突袭京师,朱由检特意自京营中抽调了部分兵力,分别布置于蓟镇及居庸关,交由卢象升等人统率。

    尽管相比较京营的\"鼎盛时期\",眼下屹立于校场之中的官兵们显得\"稀薄\"不少,但军阵中扑面而来的肃杀之感,仍是令得高台之上的朱由检轻轻颔首,眼中泛起了一抹满意之色。

    尤其是随同前来的兵部尚书王在晋,更是毫不掩饰其心中的惊愕及欣赏,不时赞叹出声。

    作为大明当下少数\"知兵\"的文官之一,王在晋十分清楚,眼前屹立于校场之中,精神奕奕的官兵们远非昔日各家勋贵每逢年关,临时拼凑,应付了事的\"精锐\"可比。

    尽管场中的士卒们多数在一年前还是些背朝黄土的庄稼汉,并且也没有经历过\"沙场\"的磨练,但举手投足间却是散发着一股\"舍我其谁\"的自信。

    尤其是那一幅幅锃光瓦亮的红色鸳鸯战袍及其手中紧握的弯刀长枪,更是将气势渲染的愈发骇人。

    \"做的好。\"

    \"秦总督有功呐。\"

    高台之上,身着甲胄的朱由检虽是不动声色,但波澜不惊的声音中却也夹杂着一抹涟漪。

    尽管已然不是第一次\"观武\",但每一次居高临下的望着眼前数万张狂热的面孔,朱由检仍是不免心潮澎湃,豪情万丈。

    这便是他的大明,这便是他的亲军。

    \"谢陛下夸奖。\"闻声,京营总督秦良玉便是躬身行礼,心中也是颇为感慨。

    自古以来,君臣相疑便是军中将帅面临的最大考验,但身旁这位年轻的天子,却是给予了她前所未有的信任,不但将整个京营的军权尽数交付于她,并且在吃穿用度等后勤问题上也是足额保障。

    每每念及此事,秦良玉都要在心中感叹一句皇恩浩荡,恨不能即刻领兵出征辽东,荡平女真,收复国土。

    但作为一军主帅,秦良玉十分清楚校场中这些操练不过一年有余的官兵们,固然士气高涨,斗志昂扬,但终究没有经历过生死的考验,心性也没有经过打磨。

    或许凭借着\"令行禁止\"的军纪及身上的甲胄兵刃能够比拟九边重镇的边军,但与辽东那些终日于生死边缘徘徊的\"精锐\"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更别提朝廷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方才打造出来的\"关宁铁骑\"以及在辽东如日中天的\"女真八旗\"。

    \"秦总督,我京营儿郎战力如何,可能与女真鞑子相抗衡?\"

    半晌,大明天子微微有些激动的声音缓缓于高台上响起,使得秦良玉心中不由得一动,下意识的朝着声音的方向望去,正巧对上了朱由检那双满含期待的眸子。

    \"敢叫陛下知晓,\"尽管知晓自己的答案会让眼前的天子失望,但秦良玉仍是硬着头皮开口:\"早在老酋建国称汗之前,其麾下的铁骑便随同其南征北战,沙场经验丰富。\"

    \"我京营儿郎虽是甲胄齐整,士气旺盛,但终究成军时日尚短,又以步卒为主,正面对上女真八旗,怕是没有太大的胜算...\"

    一语作罢,京营总督秦良玉及黄得功等京营宿将均是默默的隐去了嘴角的淡笑,有些忧心的盯着眼前的天子。

    尽管此事并非一日之功,但几人仍是不免有些愧疚,觉得辜负了天子的信任。

    毕竟自天子继位以来,便是毫不掩饰对于他们这些人的信重,纵使朝中议论纷纷,甚至有御史弹劾天子\"穷兵黩武\",但朱由检从未将这种情绪带到他们身边,反倒是我行无素,依旧不遗余力的支持他们。

    \"呼。\"

    少许,伴随着一声轻叹,大明天子的脸上重现涌现了一抹淡笑,并朝着心中忐忑不已的秦良玉点头道:\"秦夫人说的是,倒是朕有些心急了。\"

    自从\"土木堡之战\"过后,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的大明京营便是\"一蹶不振\",尽管有成化,正德,嘉靖多位皇帝想要力挽狂澜,试图整饬京营,但在文官及勋贵的阻挠下,终是功败垂成。

    故此,大明京营在朱由检继位之前,已是沦为了大明勋贵的敛财机器,即便是用\"败絮其中\"来形容也毫无为过。

    前后不过一年有余的时间,秦良玉便能让眼前的这支军队拥有如此气势,已是功绩斐然。

    这其中,固然离不开朱由检的大力支持,但秦良玉的\"忠心耿耿\"及军中儿郎的认真操练却也不容忽视。

    时至如今,京营\"足额足饷\"的名声早已传遍北直隶各大府县,尽管尚没有\"功绩\"傍身,但上至朝中的衮衮诸公,下至市井百姓,却无人敢小觑这些\"新兵蛋子\"。

    只怕用不了几年,京营的威名便将重新响彻在大明的每一寸土地之上,而且与被朝廷上下寄予厚望的\"关宁铁骑\"所不同。

    这数万京营儿郎可是实打实的\"天子亲军\",全军上下都将贯彻朱由检的意志当做最高指令。

    有这样一支威武的\"中央军\"在,大明迟早能够恢复其昔日之荣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